水質消毒劑指標檢測
2023.05.05 瀏覽量:416 次
水質消毒劑指標檢測 存在于自然環(huán)境中的水大多會受到不同來來源和種類的微生物的污染,若直接飲用很可能損傷人體健康,甚至還會造成涉水傳染病的傳播,所以我國的自來水水源必須經(jīng)過消毒殺菌處理,保護居民用水安全。需檢測的消毒劑指標主要為余氯、總氯、二氧化氯和臭氧四大類,常規(guī)水質消毒劑檢測儀即可檢測此四項參數(shù)。
《生活飲用水衛(wèi)生指標 GB 5749-2022》中要求,若采用液氯、次氯酸鈣、次氯酸鈉消毒時應測定余氯;采用氯胺消毒時應測定總氯;采用臭氧消毒時應測定臭氧;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時應測定二氧化氯;若采用二氧化氯和氯混合消毒劑發(fā)生器消毒方式時應測定二氧化氯和余氯。另外還規(guī)定了這些消毒劑與水接觸時間、出廠水和末梢水的限值和余量。
余氯與水接觸時間應大于或等于30分鐘,出廠水中余氯濃度在0.3-2mg/L,末梢水的余氯濃度在0.05-2mg/L;經(jīng)研究表明,余氯濃度在0.3mg/L時對胃腸道致病菌、鉤端螺旋體等有殺滅作用,但大于2 mg/L以上時大多數(shù)人會聞到水中的氯氣味。氯胺消毒就是向水中依次加入氯和氨并控制一定比例,需測定水中的總氯含量,氯胺消毒的殺菌持續(xù)時間長,可有效防止細菌在管網(wǎng)中再度生長,但是氯胺的殺菌能力比余氯差一些,所以需要2小時以上的接觸時間,出廠水的總氯濃度控制在0.5-3 mg/L,末梢水的總氯濃度控制在0.05-3 mg/L。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氯和二氧化氯都強,具有廣譜滅菌性,所以當臭氧單獨作用飲用水消毒時接觸時間在12分鐘以上時即可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,出廠水和末梢水的臭氧濃度在0.3 mg/L以內即可,末梢水的臭氧余量應大于0.02 mg/L,但是臭氧易分解,所以在長距離的輸水管網(wǎng)系統(tǒng)中不大可能有余留,需要另加氯氣或氯胺保證管網(wǎng)中有消毒劑余留。二氧化氯與水接觸時間應大于30分鐘,出廠水中濃度在0.1-0.8mg/L,末梢水中濃度在0.02-0.8mg/L即可。
對于水中消毒劑指標的檢測,可使用由贏潤環(huán)保生產(chǎn)銷售的水質檢測儀,這里推薦一款實驗室臺式多參數(shù)水質檢測儀ERUN-ST-MU97,此款儀器檢測消毒劑指標時采用比色法檢測,測量結果準確,采用大屏幕彩色觸摸屏操作,使用方便簡單;數(shù)據(jù)存儲容量大,可保存10萬條數(shù)據(jù);具有一鍵恢復功能,可將意外丟失的數(shù)據(jù)記錄一鍵恢復。儀器各項功能穩(wěn)定,適用各類水質檢測。
上述即為水質消毒劑指標檢測的相關介紹,目前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的方式有液氯、次氯酸鈉、次氯酸鈣,氯胺、臭氧、二氧化氯等,使用不同消毒劑消毒后的檢測指標不同,需檢測的指標為分別余氯、總氯、二氧化氯和臭氧四種。市面上常見的水質消毒劑檢測儀也是檢測這四項參數(shù)。